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焦點新聞 > 正文
服務業企業發展新趨勢 你都了解嗎
2020-10-27 14:49:50來源: 經濟日報

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服務業比重從45.3%上升到51.6%,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主動力。

與此同時,以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化、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改變著服務業的發展格局,推動著服務業企業快速成長,服務業企業正日益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平臺化、數據化和金融化特征明顯;傳統業態與新興業態融合進程加快;服務業企業正由產業發展的從屬者向產業資源的整合者轉變。

由“零和”轉向融合

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化、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的普及對企業的運營模式、組織結構、資源配置方式帶來了革命性影響,它們不但為服務業企業自身的成長植入新的基因、構筑新的模式,很多傳統的商業模式也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

此前一段時期,傳統企業與新興互聯網企業進入了焦灼的“對抗期”,尤其以電商對實體零售行業的沖擊為甚,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銀行的博弈也較為激烈。然而,近期的一系列事件表明,傳統業態與新興業態,正在不約而同地走向一種積極的聯合,甚至是融合。

應該看到,在變革的陣痛過后,幾乎每一個實體零售企業都在努力“觸網”,打造線上平臺,并與互聯網巨頭、電商巨頭展開合作。更值得注意的是,電商巨頭們也在向傳統零售業中的優質資源靠攏,積極向線下拓展。線上線下在大數據、智能物流和智能生產的推動下,迎來了“新零售”的新局面。

當前,零售業的實體店面正在成為品牌展示、數據收集、資源分發的集成和中轉場所,有力地促進了生產和消費之間的反饋、迭代,連通著大物流和小社區,資金流、商流和信息流也在此進行全面融合。

在另一個領域,傳統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的融合也在發生。在2017年的不足3個月時間里,建設銀行與阿里巴巴簽署合作協議,打通了信用體系;工商銀行和京東啟動了金融業務合作;農業銀行和百度成立了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中國銀行和騰訊也打造了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幾大銀行和“BATJ”的集體合作,成為了當前“金融+科技”的一個新范式。

由提供單一產品轉向提供平臺服務

服務業的出現和發展,在本質上是一種連接功能的實現,這種功能使運行在經濟生活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商流、業務流等更有效、便捷地傳遞。平臺化的作用就在于凝聚和分發資源,使供需雙方零距離對接,進而形成一個完善的、成長潛能強大的、多方群體有效互動的生態圈。因對一站式、一體化服務的追求,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推動,近年來,傳統服務業大企業的平臺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

當前,很多傳統服務業大企業都以自有服務和特定服務群體為基礎,從封閉的企業組織轉變為開放的平臺,并積極在產業鏈領域“攻城略地”,構建具有企業特色的平臺生態圈。比如,蘇寧易購就致力于成為連接供應商和客戶的橋梁,通過系統化的服務和資源的集成,打造多產業布局、線上線下共融、從商品展示到物流再到金融服務全過程的智慧零售服務平臺。

應該看到,平臺是一種網絡關系,多數情況下,平臺型公司會成為這個網絡的核心,并對平臺網絡各節點的需求和資源進行廣泛地連接、整合,進行有效地傳遞和匹配。在出行、電商、社交、醫療、教育、投資等領域,平臺已經逐步取代傳統企業成為主流的組織形式,并誕生了阿里巴巴、騰訊等行業巨頭。這些平臺連接著賣家與買家、研發人員與企業、資本與項目、閑置資源與潛在使用者,重構了產業鏈價值,成為各類服務的“接入口”。在此背景下,服務業企業正由提供單一的產品,向提供基于平臺的關系服務轉變。

由單純利用信息互聯轉向挖掘數據價值

互聯網技術的進步讓經濟運行中的信息實現了互聯互通,對信息的收集、處理和使用造就了空前的商業繁榮。在此基礎上,服務業企業日益注重對信息背后數據價值的挖掘,積極探索分散于產業鏈條各節點的機會,努力發現隱藏在各類消費場景中的信息所蘊含的潛在需求。傳統服務業企業的數據化發展日益明顯。

一是對終端消費進行數據分析,實現精準營銷,激發潛在需求。比如,以京東和淘寶為代表的電商平臺就依據消費數據形成“用戶畫像”,并依靠復雜的推薦算法,打造“猜你喜歡”服務,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智慧零售(即新零售)的核心邏輯也是如此。

二是加強流通中數據的共享和運算,消除資源冗余,提高周轉效率,優化整個供應鏈條。比如,產業互聯的代表找鋼網,就依靠平臺中產生的真實可靠的大數據,促進鋼鐵產業由批發制轉為零售制,有效解決了產業鏈冗長且效率低下等問題。

三是建立大數據管理平臺,用開放共享的姿態匯集產業鏈數據,打通大數據孤島,實現跨行業、跨領域的異構數據共享,助力服務業企業之間的融合式、聯盟式發展。這也是服務業企業之間進行廣泛合作、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所在。

還要看到,第三方數據服務公司也在快速崛起。大數據的積累、迭代和人工智能的結合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原有的服務方式和內容,個性化服務將被更好地滿足,標準化服務將被逐步替代,并在特定場景中實現服務的自動化與智能化。隨著數據應用滲透到每一個行業和領域,服務業企業的數據化發展將進入一個全新階段。

由對資金“自然”傳導轉向以金融手段影響資金流向

隨著金融服務興起、產融結合廣泛應用,一批多元化投資企業涌現,服務業企業用金融手段服務實體的趨勢日漸明顯。

第一,服務業企業作為一種渠道,連接并傳遞著產業鏈條中的資金,并且不斷優化資金流的效率。近幾年,“互聯網+金融”“供應鏈+金融”“生態+金融”“產業+金融”等模式不斷涌現,服務業企業也迎來了新的增長機會。同時,隨著消費互聯和產業互聯的發展,金融服務作為交易中的重要需求也被企業所重視,京東白條、螞蟻花唄等業務接連出現,金融工具已經成為新一代服務業商業模式發展的重要抓手。

第二,以資本為手段的產業聯盟促使服務業企業迎來鏈式發展、網狀發展的大升級。應該看到,服務業是一個高度整合化的行業,服務一體化的進程和新興信息技術的成熟又推動著服務業企業走向“大融合”和“大共享”。以航運產業為例,港口企業、船舶公司、航運公司的聯盟化已經成為該行業的發展趨勢。

第三,服務業大企業發展成為金融控股集團,直接支持實體經濟。其中,既有中信、光大、平安等“老三家”金控集團,也有那些由非金融領域跨界而來、以產業資本參與方式所組建的多元化投資集團,一些實力強勁的集團或脫胎于地方資本運作平臺,或轉型于制造業企業,或以產業投資為突破口成為橫跨眾多金融業態的類金融集團。目前,這些金控集團大都定位于產業,以鏈條和圈層的協同發展為目標,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金融解決方案,有力地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

由產業發展的從屬者轉向產業資源的整合者

服務業企業大都分離于制造業,并隨著制造業的繁榮、更多服務需求的產生逐漸發展。20世紀90年代至今,我國鐵路、公路、水上等大交通行業發展壯大,國際貿易商、批發商、商超百貨等零售企業遍地開花,雖然服務內容多有不同,但其功能僅限于提供資源、要素的流通渠道,更多處于一種從屬地位。然而,過去幾年,“互聯網+”對經濟生活各領域影響深遠,產業互聯已成氣候。“科技+”“金融+”“物流倉儲+”“大數據+”等,重塑了服務業企業的商業模式,以資本為紐帶、以數據為要素的服務業企業正走向“大聯合”、“大融通”。

在此背景下,企業之間的關系正從供求關系、合作伙伴等傳統的上下游關系,轉變為“集成平臺”和“被集成者”的服務關系。服務業企業成為連接著生產端和消費端的“中央處理器”,并在更高的維度上打通行業壁壘、重塑產業格局。

在這方面,有三類企業值得關注:一是近年來迅猛發展的供應鏈企業。其成長不但為制造業企業從原材料到成品再到需求終端的全過程的要素流通,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重塑了傳統的流通格局,而且能夠整合全球制造資源,低價高效地為終端需求服務。二是擁有強大用戶基礎的互聯網企業。比如,騰訊和阿里巴巴對文化娛樂、生活服務、支付等領域深度布局,其強勢地位對產業格局的影響已非單純的資本之力。三是“找X網”類的產業互聯網企業。它們不僅打通了供需兩端,還以產業零售電商和物流、倉儲、金融等一站式服務提供者的身份出現,有力地切中了目前產業轉型升級的痛點。

總體來看,這些服務業企業的商業模式正由交易服務階段、信息服務階段向資源整合階段過渡。

目前,我國服務業大企業涉及金融、商貿、交通、互聯網服務、文化娛樂、房地產、多元化投資等眾多門類,規模和影響力逐漸壯大,其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也逐步增強。由于供應鏈、價值鏈、產業鏈等全流程服務理念的普及,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低成本、高效率、全方位的服務變得觸手可及,服務業企業得以在提供一站式、打包式、全過程服務的同時,整合產業資源,匯集平臺優勢,做優產業格局,正在從產業發展的從屬者向產業資源的整合者轉變。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高 蕊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

關鍵詞: 服務業 企業發展新趨勢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