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經濟 > 正文
“單口喜劇”類脫口秀的本土化之路
2018-01-03 17:41:49來源: 北京晨報

2017年是“單口喜劇”類脫口秀在我國崛起的元年。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監管中心發布的《2017網絡原創節目發展分析報告》,脫口秀類節目以47.69%的支持率位列最受歡迎的網綜節目類型第四名,其中騰訊視頻出品的《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在全年17檔脫口秀類節目中脫穎而出,流量均超10億,第二季目前上線4期也均單期破億,節目中所涉及的話題和金句也一次次掀起網絡的輿論熱點。

嚴格來說,這兩檔節目均屬于“單口喜劇”類脫口秀。它的特征是: “一個人、一支麥”為其基本形式,笑話和段子為其表演內容,引人發笑為其終極目的,引發深思為其精神內核。這是一種源自歐美的表演藝術形式,在我國的發展時間不長,且多小范圍地流行于線下,也曾在我國電視熒屏上少量出現,但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直到2017年《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的相繼成功才讓更多業內人士看到了該類型節目在我國成長的春天。

我國《吐槽大會》的原型是美國的《喜劇中心吐槽大會》(Comedy Central Roast),該節目在一定程度上彰顯其本國的社會、文化和人文觀念底色。具體到我國的語境中,我們在積極地對“單口喜劇”類脫口秀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同時,也要意識到在創作中所遭遇的“水土不服”之感,這就需要我們結合其所處的歷史時期、具體國情進行辯證地分析。就該類型節目而言,在具體實操和受眾反饋中,有三道壁壘需要我們面壁思之,并尋找破壁之法:

第一,接受壁壘——從“敘事喜劇”到“邏輯喜劇”的跨文化接受障礙。喜劇小品和相聲是我國最喜聞樂見的兩種喜劇節目類型,二者皆遵循嚴密的敘事邏輯和結構,是典型的“敘事喜劇”。喜劇小品在結構上遵循傳統的“三一律”原則,敘事上具備“起、承、轉、合”的特點,演員要在有限的敘事時空內完成對人物的塑造。而相聲多為單線索敘事,敘事視角打破了喜劇小品“角色視角”的限制,演員和角色之間可以“跳入跳出”。但“單口喜劇”類脫口秀則是“邏輯喜劇”,該類型節目在內容上言簡意賅,敘事的基本形態為笑話或段子,而笑話和笑話、段子和段子之間也無需任何聯系,表演者在表演中自成邏輯,演員需養成個人的風格標簽。從其基本的笑話或段子的結構來看,分為鋪墊和笑點,鋪墊為一條故事線,而笑點為另一條故事線,二者之間的矛盾,或曰不符合預期(鋪墊)的意外(笑點)直接引人發笑。基于不同的創作要求和理念,“敘事喜劇”具備強戲劇張力和敘事結構性,而“邏輯喜劇”則弱化戲劇張力和敘事結構,強調笑話和段子的邏輯性。這種截然不同的喜劇模式如何能夠在我國傳統的喜劇類節目中獲得突圍,贏得受眾的認同和理解則成為了難題。

第二,尺度壁壘——對“冒犯”精神的理解差異。“單口喜劇”類脫口秀中,個人崇拜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對“冒犯”精神進行賦形,而這也構成了當下大眾文化審美轉向的一個維度。冒犯是一系列言語和行為的集合,如:批評與嘲諷等。基于中國傳統文化視野,這些言語和行為并不完全符合中國文化中傳統的處世之道。“單口喜劇”類脫口秀在表演中試圖建立一套大眾所能接受的快樂文本,表演者通過諷刺、揶揄的語言將精英以及社會中約定俗成的傳統價值觀念中的弊病、丑陋適當表達,并在其中制造出符合大眾心理訴求的表達,并制造出了社會性的快樂。這正激發了大眾自覺自省的批判意識,也將源自社會和生活的壓力得以消解。但在當下的群言時代,一方面是對受眾娛樂訴求的滿足,另一方面是張弛有度的表演,這二者之間需要有機的平衡把握。

第三,創作壁壘——對個人風格及內容取材的嚴苛要求。在具體的創作實操中,有兩方面難題需要攻克。其一,表演者個人風格的確立。喜劇小品和相聲在形式上先聲奪人,在敘事內容和結構上富于張力。但“單口喜劇”類脫口秀輕舞臺形式、弱結構關聯、強內容邏輯的屬性要求演員在表演時需對自身的風格和標簽進行強化辨識,一旦表演者在形成了穩定和顯著的創作個性后,觀眾便可在其表演中迅速地依據其性格特點、情感傾向和審美旨趣產生情感投射,理解表演內容。“風格即人”是對“單口喜劇”類脫口秀表演者最基本的要求。其二,以現實生活為支點的內容創作對創作者提出了嚴苛的要求。“單口喜劇”類脫口秀的內容基礎和背景是公眾所處的生存空間,在某種技巧性的創作中,表演者對生活中的觀點和話題觀點進行主觀地、幽默地表達,技巧的核心即在于不吝惜將私人話題展現,并將私人生活與公眾經驗相融合。此時,單口喜劇的表演者是在“人間戲臺”之上扮演著展現人間故事的講述者之“角色”。但其難點即在于如何能夠源源不斷地從生活中汲取創作的靈感、捕捉創作的素材。在風格化的要求下,表演者要完成符合個人特色的表演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對創作者來說,如何確立風格并持續長久地創作是創作者需要面臨的難題。

無論是從產業布局還是從節目生產的角度,《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這類“單口喜劇”類脫口秀的本土化發展僅處于初始期。而我國現如今的媒介環境,多元文化交融并舉,“單口喜劇”類脫口秀在我國本土的出現,正是呼應了時代的變化,暗合受眾的訴求:一方面為我國的文化繁榮助力,一方面更是為個體自覺、自省提供了話語空間,提倡受眾進行有觀點、有態度的良性思考。我們適時地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是要從根源上保證其健康地成長,“面壁”是為了“破壁”,助力該類型節目提升現有的格局,超越在認識上的誤區,以達到更新的境界。

張紹剛 鄭石/文

關鍵詞: 脫口秀 之路 喜劇

專題新聞
  • 蘋果8價格現在是多少?蘋果8p為什么被稱為機皇?
  • 清明節休市嗎?港股和a股休市時間一樣嗎?
  •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警告美國政府 半導體產業包括哪些?
  • 聚美優品年銷售額多少億?聚美優品和唯品會關系如何?
  • 三公消費是什么意思?三公消費為啥不廢除?
  • 中國電信中簽號有哪些?中國電信上市股價會漲嗎?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