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與美的“物理毆打”,又與惠而浦干仗,狠人黃光裕怎么了。
惠而浦的突然發難,著實讓國美有些措手不及。
一直以來,家電零售渠道和品牌廠商之間的博弈始終不斷,或明或暗地相互較勁。最早在2004年,因不滿國美壓價傾銷,格力憤而撤出國美賣場。
最近的4月19日,一份落款為美的集團中國區域的公函稱,由于濟南國美分部員工對美的員工“物理毆打”一事,美的系全品類即日起全面撤出國美濟南分部。21日,國美電器發表聲明稱“公司對此次沖突事件高度重視并正妥善處理”。
但沒想到剛剛過去5天,新的爭端又起,這次找上門來的竟然是惠而浦。
創立于1911年的惠而浦集團是全球知名的白電制造商,但在中國市場,惠而浦卻水土不服,在經歷了與海信的合資生產、蘇寧的品牌租賃合作之后,在2021年被其代工企業——格蘭仕收入囊中,但其連年虧損的局面卻沒有因此被遏制,2021年,惠而浦歸母凈利潤虧損5.89億元,虧損幅度同比擴大293.41%——現在居然也宣布要終止與國美電器的合作。
“現在真是形勢變了,以前都是我們想下架哪個品牌就下架哪個。”一位曾擔任國美店長的家電業內人士感慨。
國美想必也還沒有適應這樣的話語權對調。如果惠而浦的公告所言屬實,那么此前,惠而浦已跟國美就貨款問題有過溝通,分別是4月24日、4月25日“致函國美電器要求其立即支付到期貨款”,國美電器回函,但“對支付到期貨款未作任何安排”。
惠而浦與國美先后發布了公告。來源:公開資料
在國美方面看來,事情則是另一個版本。國美電器官方號發布聲明:“在我司多次催促惠而浦進行對賬未獲積極回應的情況下,惠而浦突然單方面發函要求我司立即支付貨款”,并直指“惠而浦此次詭異行為實為解決格蘭仕的問題”。
聲明發出時間是4月26日的凌晨4點26分,這似乎再一次印證了重回國美的黃老板的勤奮和拼命。據《經濟觀察報》報道,多位國美員工采訪反饋,老板黃光裕經常工作到半夜三四點;自從其回歸之后,加班也明顯變多了。
毫無疑問,曾身陷囹圄十多年的黃光裕希望盡快追回那些逝去的機會。但另一方面,戰術的勤奮或許也掩蓋不了戰略的懶惰——同樣勤奮的小米創始人雷軍這樣說過,對轉型期的國美來說同樣如此。蘇寧的前車之鑒猶在眼前,其創始人張近東野心也有、機會也有、拼勁也不在話下,但四處出擊的蘇寧如今卻被迫斷臂求生。
一位熟悉國美的企業家對《中國企業家》坦言國美的轉型難度很大,“別看什么都去做了,但一把手還是缺乏互聯網思維,沒有頂層戰略推動,光靠引入互聯網的人,這樣的轉型很難成功。”
而今,距離黃光裕正式回歸國美已過去一年多的時間,根據最新的數據,2021年銷售收入同比上升5.36%到465億元,虧損收窄37.06%到44億元,看似有所好轉,但距離其在2021年4月國美零售2020年全年業績公告全球投資人電話會議上“盈利8億元”的目標相去甚遠——當時的豪言讓國美股價一度漲到2.55港元/股的巔峰,現在又回落到了0.3港元附近。
昔日“朋友”為何倒戈
2021年5月9日,出獄不久的黃光裕前往格蘭仕順德總部,格蘭仕董事長梁昭賢進行接待,雙方還稱將繼續加大戰略合作力度;此前一年,2020年9月28日,國美集團副總裁王巍與格蘭仕副董事長梁惠強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格蘭仕的新聞稿中,稱國美為“最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
如今沒到兩年,雙方就鬧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針對后續雙方糾紛的解決,格蘭仕和惠而浦市場部負責人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而國美電器在回復《中國企業家》的采訪時表示,“在雙方達成一致前,國美也將積極處理庫存,為終止合作做好準備;如最終未能妥善解決,將全面終止與惠而浦及格蘭仕的合作,并采取法律措施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一直以來,零售商和品牌商之間的博弈時有發生。上述從業人士就表示,“賣場對強勢品牌和小品牌的各項政策都是不同的,對前者是付款采購,對后者則先下訂,賬期都會拉得比較長,而且還要分攤各種營銷費用等。一些弱勢的品牌被渠道商拖到最后,算上各項開支,甚至入不敷出。”
如今,這樣區別對待的政策依然未變,但國美已不是那個讓品牌廠商俯首聽命的“渠道之王”了,惠而浦此次的正面宣戰也說明了這一點。《2021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顯示,京東以32.5%的份額位居第一;第二位的蘇寧易購為16.3%;天貓緊隨其后,份額為14.8%;國美電器僅為5%。在同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19上半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顯示,國美當時的市場份額為6.1%。
對于惠而浦來說,這種對比可能更明顯。惠而浦的公告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其在國美電器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52億元、9812萬元和7958萬元,在總銷售額中占比分別為2.87%、1.98%、1.61%,不管總量,還是比例都在連年下滑。惠而浦在2021年的年報中也強調,將全面建立與京東專賣店、易購零售云和天貓優品店三大下沉渠道合作。
格蘭仕的“戰略伙伴”國美電器并不在其列。
跟隨式創新難破圍城
惠而浦的公告算是將了國美一軍。
此時的國美正摩拳擦掌要進入一個發展新紀元。黃光裕在正式回歸后的第二天,就在集團高管會上發表了題為《拼搏奮進 再攀高峰》的講話,表示“力爭用未來18個月的時間,使企業恢復原有的市場地位”,這樣的雄心壯志讓國美零售股價一度沖高到2.55港元/股,市值逼近千億港元。
如今,距離“18個月之約”還有四個月的時間,當時的目標也大概率流產了。但過去的一年中,國美確實干勁十足,一方面深入推動“家·生活”戰略,在國美商場線下店開辟家裝店面,上線打扮家APP和打扮家服務者APP;另一方面加強線上零售渠道的建設和優化,改變自有在線零售APP真快樂,將其打造成一個集抖音、小紅書于一體的社交電商。同時,國美還進行了新型業態的探索,引入視頻導購、一店一頁等數字化技術優化用戶體驗。
不過,在一位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看來,“國美目前的打法,就是看什么熱就追什么”。這也曾是蘇寧當年的打法:跟風孵化蘇寧小店、智慧門店等多種業態,為補足超市短板,收購家樂福中國業務,還開設了蘇寧汽車超市——這一套跟隨式創新的副作用也慢慢浮現,看似一應俱全,但每一個的競爭力都不牢固,一擊即破,以致造成了巨額負債,引發了資金危局,最后張近東不得不引入國資,出讓控股地位。
“黃光裕回歸之后也做了多種嘗試,但是國美失去的是電商蓬勃發展的十年,現在要想徹底翻盤是比較困難的,”在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看來,“國美當下要重點推動的,第一是精耕細作一二線市場的線下門店,實現盈利;第二就是逐步擴大電商的盤子。”
不過做起來談何容易,2021年,國美的在線零售APP“真快樂”的年活躍買家為1683.7萬人,同比增長433%;相比之下,京東的年活躍買家達5.7億,拼多多更達到8.7億——與互聯網巨頭對比如此懸殊的“真快樂”,更像是一個實驗品,難以擔負國美線上開拓的重任。
更關鍵的是人的缺位。據了解,“真快樂”原本由向海龍主管,后者曾是百度的二把手,2020年9月升任國美零售控股執行副主席,兼任國美在線CEO,一度被視為國美互聯網轉型的關鍵人物,但目前已經離開國美。除其之外,2021年,國美從阿里系挖來曹成智、胡冠中和丁薇三人,此前分別擔任國美零售控股經營策略與執行中心VP、國美集團CMO和真快樂COO,據悉目前僅有丁薇一人尚在國美。
據知情人士向《中國企業家》透露,目前國美零售和“真快樂”的多個重要崗位虛位已久,國美對此求賢若渴,希望能“挖到”阿里、抖音、小紅書這些具有電商業務的互聯網公司的管理者,“薪酬沒有上限,甚至可以帶個團隊過來,這些都是開放可談的”。
但即便條件如此優厚,大多數接到橄欖枝的人仍不愿意一試。“家族化的管理、內部派系斗爭一聽就怕了。”一位接觸過該職位問詢的知情人士表示,“而且跳槽到國美,對履歷也不會有什么加分。”
對于國美來說,希望空降高管能為其注入互聯網思維,但結果卻事與愿違,這些人很難融入其中,最終不得不抱憾而去。這一點在“大家長式”管理的傳統企業里面尤為常見,2017年,張近東在接受《中國企業家》專訪時也坦陳,社會招聘的員工在蘇寧體系內很少有做出成績的。
業務形態或許可以照搬,但真正的互聯網思維卻無法直接移植,這也是國美在邁向互聯網化轉型中最難的一個關口。
上述企業家就表示,“傳統企業引入互聯網之前,一定要把戰略和業務梳理清晰,互聯網的空降兵是來補足拼圖的,而不是來畫藍圖的;而且,互聯網化不僅是技術和營銷方式的改變,更重要的是組織架構和文化的變革,否則再牛的人也推動不了。”
或許,一直在拼命向前追趕的黃光裕,也是時候放慢腳步,先回頭梳理一下“大后方”了。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