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消協發布《APP個人信息泄露情況調查報告》稱,APP已經成為個人信息泄露的重災區,超八成受訪者都曾因此收到推銷電話或短信的騷擾。
根據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消費者投訴情況統計,2018年上半年電商平臺、社交平臺軟件等非法搜集消費者個人信息現象成投訴新熱點。
個人信息泄露表現方式。圖片來源:中國消費者協會
中消協的一系列調查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調查顯示,個人信息泄露總體情況比較嚴重,遇到過個人信息泄露情況的人數占比為85.2%,沒有遇到過個人信息泄露情況的人數占比為14.8%。
當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后,約86.5%的受訪者曾收到推銷電話或短信的騷擾,約75.0%的受訪者接到詐騙電話,約63.4%的受訪者收到垃圾郵件,排名位居前三位。
信息泄露后,消費者最擔心的問題是被利用從事詐騙竊取活動;販賣或交換給第三方;或者被推銷廣告騷擾。
那么,手機APP是如何獲取使用者個人信息的呢?
調查結果,這與個人安全意識淡薄和監管不到位有著密切關系。首先,用戶在安裝和使用手機APP時很少有人閱讀應用權限和用戶協議或隱私政策,偶爾閱讀和從不閱讀者居多。總是閱讀占18.1%,經常閱讀8.2%,有時閱讀16.4%,偶爾閱讀31.2%,從不閱讀26.2%。
閱讀應用權限和用戶協議或隱私政策的程度。圖片來源:中國消費者協會
不閱讀并非消費者真的不在意授權條款,只是在一些軟件不授權就無法使用的前提下,仔細閱讀的意義可能并不大。
在占比26.2%從不閱讀應用權限和用戶協議或隱私政策的受訪者中,選擇從不閱讀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不授權就沒法用,只能被迫接受,占61.2%。還有22.2%的受訪者是出于對App運營商的信任,16.6%受訪者認為App用戶協議內容都大同小異。
對手機APP來說,最熱衷的就是獲取位置和聯系人信息。報告稱,讀取位置信息權限和訪問聯系人權限是安裝和使用手機APP時遇到情況最多的,分別占86.8%和62.3%。受訪者被要求讀取通話記錄權限(47.5%)、讀取短信記錄權限(39.3%)、打開攝像頭權限(39.3%)、話筒錄音權限(24.6%)的比例也相對較高。
安裝和使用手機APP需要獲取的權限。圖片來源:中國消費者協會
同時,報告認為,個人信息的安全保護意識淡薄和相關監管不到位是受訪者認為手機App出現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比例分別為64.0%和57.3%。相關法律不完善(39.3%),取證難、維權成本高(24.6%),維權意識不強(19.6%),行業缺乏自律(18.0%)也是導致手機App出現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
為此,中消協建議,進一步明確網絡信息服務中交易雙方的權利義務;強化企業動態監管,為行業有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敦促企業自覺自律,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內在動力;鼓勵社會大眾參與,強化網絡知識普及和安全教育規范;培育良好信息信用意識和使用習慣。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