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男性陪產假何以成“紙面上的福利”
一些公司沒有男性請陪產假先例有企業主認為男性請假增加成本
調查動機
最近幾年,男性陪產假是一個討論較多的話題。盡管一些地方在地方立法中都明確了男性陪產假這一假期,但一直面臨“落地難”的問題。前不久,有消息稱江蘇省擬立法明確男性共同育兒假,在男性陪產假的基礎上增加假期。這一消息再次將男性依法請假照顧妻子、孩子這件事情推到輿論前臺。在現實中,男性陪產假為何難“落地”?《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隨著全面二孩時代的來臨,男性假期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
《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草案)》近日提交審議,草案中首次提出男性共同育兒假,鼓勵單位給男性多放5天假回家帶孩子。也就是說,在目前江蘇男性享有15天護理假的基礎上,再增加5天假期。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盡管男性共同育兒假有一定現實必要性,但目前通常意義上的陪產假“落地”尚且面臨困難,江蘇省這一草案里提及的增加5天假期能否推廣?
長時間請假影響公司業務
記者注意到,此前,一些地方也設立了陪產假,通常為15天。
以北京市為例,在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中提到,北京女職工生育后,其配偶可享受陪產假15天。
4個月前,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陸敏成為母親。陸敏的先生在一家大型保險公司上班,業務繁忙,加班是家常便飯。
“我生孩子的時候,我先生加上雙休一共休息了五天,而且我先生向單位申請的是事假,并非男性陪產假。”陸敏說。
陸敏的先生所在的公司一直以來都沒有男性請15天陪產假的先例,這基本上已經成為公司默認的“傳統”。
“他在保險公司上班,平時就忙得腳不沾地,休年假時都得加班,他們公司所有人都沒有請過15天這么長時間的假。半個月的時間,對公司業務的影響太大了,領導肯定不會允許的。”陸敏說。
陸敏有產假6個月,加上晚婚假1個月,一共有7個月。在這7個月的時間里,幾乎就是陸敏和保姆共同照顧孩子。
“當媽媽的第一個月最辛苦了,我年紀大吃不了苦,先生又請不了假幫我,于是直接住到月子中心里去了,當時花了將近8萬元。月子中心確實太貴,但是我先生太忙也沒別的辦法。”陸敏說。
其實,陸敏在生孩子之前也知道男性陪產假的存在,但是并沒有讓丈夫向公司爭取。“五六天和半個月也沒差多少,再說本來他就幫不上什么忙,還不得事事都靠我。他要是一直在家沒準我倆還拌嘴。最重要的是,和上班掙錢比起來,請假照顧孩子得不償失。”陸敏說。
如果要第二個孩子,陸敏又該如何應對?
“如果有共同育兒假還是很有意義的。到那個時候,我還是希望我先生的假期能更長一點,因為二孩的生育壓力更大了。”陸敏對記者說。
企業主管自身更容易請假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宋瑞是一家建筑公司的部門主管,他和妻子正計劃要寶寶。宋瑞在公司里的職位已經處于管理層,相對于普通員工“不敢請假”來說,宋瑞在這方面并沒有太多擔憂。
“我肯定會申請陪產假。15天雖然不算特別長,但是在我太太剛剛生產完比較虛弱的那幾天里,我能時時陪在她身邊,哪怕端個茶倒個水,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作用。”宋瑞說,“我自然希望男性陪產假能更長一些,如果有共同育兒假就更好了。就算法律規定了只有一天,我也會盡我所能去請假,給妻子減輕負擔。”
當記者問宋瑞是否雇請月嫂時,宋瑞說,“我覺得月嫂只是在生活細節上照顧我的妻子,我自己的作用更多是在心靈關懷上。月嫂怎么能代替丈夫呢?何況,新生兒成長和變化速度最快,能親眼見證是很好的事情”。
家住北京市海淀區的鄭先生是北京一所高校的教師,已經有了兩個孩子,小兒子剛剛半歲。鄭先生告訴記者,因為教師這份工作的特殊性,具有比其他職業更長時間的假期——寒暑假,所以他和太太會有計劃地讓寶寶降生在寒暑假。
“寒暑假就算是共同育兒假吧,留給我的時間很充足。如果像其他職業的上班族一樣,只有一兩周,那情況可能會困難很多。因為有寒暑假的原因,我和其他教師,絕大多數都會優先選擇寒暑假生孩子,所以基本上不會主動向學校申請陪產假或者共同育兒假,而且自己也不清楚應該有多少天假。”鄭先生說。
管理者不愿男性請陪產假
對于企業管理者而言,并非意識不到陪產假或者共同育兒假的必要性,但是也有難處。
曹振是北京一家房地產銷售公司的門店經理,他的女兒剛滿1歲。他告訴記者,當一個家庭選擇生育第二個孩子時,應當適當增加男性員工的陪產假天數,比如在原來的時長上延長一段時間。因為照看兩個孩子要比照看一個孩子的壓力大多了。
曹振進一步向記者分析說,對于私營企業主來說,有沒有陪產假期這個問題不大受制于企業管理的壓力,反而更多取決于企業主自身。目前一些私企流行職業經理人,如果說職業經理人也算企業管理者的話,那他本質上還是企業的員工,仍然要接受業績考核制度和考勤制度的約束,并不是單純的企業主,并不能隨意地給自己或者手下員工放假,所以并非所有企業管理者都能決定自己或者手下員工的假期。
男性陪產假和企業績效之間究竟存在怎樣的關系?
“從公司的日常運作來看,普通員工和企業主之間存在一個很大的矛盾。站在企業主的角度考慮,肯定希望員工的工作時間越長越好,能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員工的假期多,企業承擔的成本就多。從目前來說,大部分企業的員工還是以男性為主,女性員工所占比例相對較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男性員工的假期增多,相當于一個企業每年增加5%左右的用工成本。私營企業主當然希望盡可能節約開支,追求更多利潤。老板想要省錢,員工想要多放假,這就是矛盾根源。”曹振說。
盡管曹振屬于管理層,但他依然建議站在普通員工的角度考慮,將男性陪產假或者共同育兒假上升至法律層面很有必要。有些企業管理者其實沒有那么高的思想覺悟,會主動給員工放陪產假,如果法律有明文規定,管理者就只能遵從。普通上班族的數量肯定是多過管理者人數的,所以應該尊重多數人的利益。
同樣作為管理者的宋瑞也告訴記者,無論是在國企還是私企,尤其是小單位、小公司,很多職位都是專崗專職。女員工休產假實屬不得已而為之,男性再休陪產假,公司的運作很可能就斷了,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人去頂替那個環節。
“所以一般最后都是公司給一些加班補助,男員工請幾天事假代替陪產假,雙方各退一步。”宋瑞說。(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采訪對象均為化名)(記者 杜曉 實習生 曹明珠)
業內專家剖析男性陪產假“落地”路徑
對話動機
關于男性陪產假的討論由來已久,目前勞動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并未對陪產假作出明確規定,具體安排以各地實際規定為主。男性陪產假如何從各地規定成為實實在在的福利?《法制日報》記者就此與業內專家展開了對話。
對話人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動法教研室主任 王向前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伍海霞
《法制日報》記者 杜 曉
《法制日報》實習生 曹明珠
記者:《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草案)》近日提交江蘇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審議。草案中對男性共同育兒假、女性孕期假等列出了專門條款規定,擬立法推出男性育兒假,鼓勵單位給“奶爸”多放5天假回家帶孩子,這在全國還是首創。目前江蘇的男性已經享有月子里15天的帶薪護理假,若再增加產假期間5天以上共同育兒假,可以有至少20天的假期。江蘇擬通過地方立法確定男性育兒假,有哪些積極意義?
王向前:在地方立法中設立共同育兒假是一件好事。孩子是家庭的未來,也是國家、民族的未來。共同育兒假有利于減輕家庭負擔,幫助女性恢復身心,更好保障婦女權益,也能促進孩子更好成長。
伍海霞: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確男性共同育兒假,是對男性假期的宣傳。法律具有強制性,當地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也能明確和執行相關規定。
記者:江蘇擬通過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確男性育兒假的消息傳出后,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不少網友認為,這一做法應在全國范圍推廣。
王向前:設立共同育兒假涉及到很多因素,沒有必要全國普遍推行,不宜“一刀切”。現在各地都有陪產假,各地應該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和當地居民意愿、生活習慣、社會經濟承受能力等來決定是否設立共同育兒假。實際上,我們現在的假期并不少,對于男性來說,有不少時間照顧產婦。有的城市工作節奏比較快,可以多設立假期,有的地方本來節奏就慢,多設立假期意義不大。
記者:此前,在關于陪產假的報道和討論中,“落地難”的現象一直存在,有的人也不太清楚類似的假期該如何安排。陪產假或者男性共同育兒假“落地”的主要難點在哪兒,又該如何化解?
王向前:無論是陪產假還是共同育兒假,落實中最大的難點仍然在于用人單位。因為類似的假期會讓用人單位成本增加,這就涉及到勞動監察執法。現在的勞動監察執法由于人力有限,力度也有限,因此陪產假這樣的假期落實會遇到問題。一個比較有效的辦法是,勞動者可以要求把這樣的假期寫入勞動合同,這樣就相當于和用人單位有言在先,用人單位也會提前有個準備。如果突然提出休假,用人單位確實會比較著急。
伍海霞:將類似的假期落實到實處,對于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而言相對容易一些,職工提出休假或者不休假的要求,一般能獲得批準。陪產假或者男性共同育兒假本質就是員工帶薪休假,如果在私企,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考慮到用工成本,有的企業主就可能會傾向于少批準假期。有的企業主多數更強調經濟收益而非人性化的管理。這時候,國家應當有一些強制性的措施或給予一些優惠政策,比如稅收方面,用來解決這方面問題,因為男性休假的數字是可以統計的,所以國家可以據此給予企業相應的補助。
記者: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家有二孩的家庭大多面臨著孩子誰來帶、誰多帶的困惑。有不少人認為,在全面二孩時代,應更注重陪產假的落實,甚至通過國家立法明確男性共同育兒假。對此,是否意味著陪產假或男性共同育兒假在全面二孩時代有特殊的意義?
王向前:陪產假或者共同育兒假實際上與一胎、二胎的關系不是很大,一個孩子同樣也需要父母有時間照顧。今后在生育方面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是生育率比較低。今后的政策走向應該是鼓勵生育,多提供假期和其他福利,有助于多生孩子,保證年輕人的比例,這對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是很重要的。
伍海霞:類似假期的設立,本質上就是為了給父母緩解養育兒童的壓力,多一些陪伴時間。無論是爸爸休假還是媽媽休假,都是為了有更多時間陪孩子。嬰兒在成長到幼兒園入學年齡前(3歲)的整個過程中,有很多時間需要有人陪伴、看護,這是單方面增加母親的產假或父親的陪產假都做不到的。在全面二孩的背景下,無論怎么強調陪產假或者男性共同育兒假的重要性,包括通過立法增加假期的時長,都有治標不治本之嫌。所以,為了照顧這些父母都在工作的幼兒園學齡前兒童,建立和完善0至3歲的兒童早托制度,可以根本、長遠地解決問題。
記者:在主題為“鼓勵按政策生育 推動人口均衡發展”的中國人口學會2017年會上,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介紹,2017年前5個月,全國住院分娩活產數為740.7萬人,比2016年同期增加7.8%,二孩及以上出生占57.7%,比2016年同期增加8.5個百分點。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有序推進,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積極構建鼓勵按政策生育的制度體系和社會環境。戰略研究和規劃制定取得重要進展,明確人口服務管理的目標和措施。今后生育政策的走向是怎樣的?
王向前:在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時,人口安全觀也需要得到重視。由于老齡化程度迅速提升,我國的人口安全正面臨挑戰,可能導致出現這樣一種局面,數量有限的年輕人要贍養數量較大的老年人,年輕人的負擔會很重。現在我國的養老模式還是以居家養老為主,家庭子女在養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養老不單純是錢的問題,老人需要照顧,這些都需要年輕人去承擔、支撐,不能全部推給國家、社會,國家、社會主要發揮托底作用。要通過總體上提供更好的生育待遇包括提供男性陪產假或者共同育兒假,鼓勵生育。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052421 蘇ICP備15046309號-1
Copyright © 2017 Shenyang Radio and TV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