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網絡電視臺 > 看新聞 > 熱點新聞 > 正文
北京市消協發布手機APP個人信息安全
2018-03-07 19:36:44來源: 人民網

 

據北京市消協網站消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各種手機應用軟件(簡稱手機APP)呈爆發式增長。手機APP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困擾。部分手機APP過度收集、違規使用個人信息,導致大量個人隱私信息泄露或被竊取,甚至引發各種信息詐騙等刑事案件,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風險隱患。   為了解手機APP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規范手機APP行業健康發展,推動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和制定手機網絡安全標準,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委托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技術研究院開展本次手機APP個人信息安全調查活動。本次調查包括問卷調查、大數據分析兩個部分。

本次問卷調查通過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網、消費者網和“北京消協”微信等渠道,共收到有效調查問卷3380份。調查結果顯示,有89.62%的人認為手機APP存在過度采集個人信息,79.23%的人認為手機APP上的個人信息不安全,41.16%的人在安裝或使用手機APP之前從來不看授權須知。安裝手機APP類型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購物、餐飲和音樂,而被手機APP采集最多的個人信息依次是聯系方式、姓名和頭像,被調查者最擔心被采集的個人信息是身份證號和銀行賬號,最擔心出現的問題是個人信息被販賣或交換給第三方以及被利用從事詐騙和竊取活動。

調查結果顯示,個人信息被泄露后,選擇向消協或通信管理局等部門投訴的僅占35.00%,選擇自認倒霉的占26.54%。對于造成手機APP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的原因,71.54%的人認為是相關法律不健全,69.62%的人認為是相關監管不到位,67.31%的人認為是行業缺乏自律。

本次調查還利用技術大數據和信息化手段,對2017年手機APP個人信息安全輿情信息進行全面監測和匯總分析。輿情數據顯示,去年輿論關注的手機APP個人信息安全熱點問題,主要集中在過度采集個人信息、信息被泄露或竊取、推送商業廣告、遭受錢財損失及耗費手機資源等五個方面。其中遭受錢財損失的輿情關注度最高,其次是個人信息被泄露或竊取、過度采集個人信息等。

監測數據認為,手機APP軟件過度采集個人信息已經成為網絡詐騙的主要源頭之一。目前有關法律法規缺乏體系化,保護范圍模糊,重原則輕細則,自律規范多而監管規制少。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職責分散且呈現邊緣化,侵害后救濟渠道不暢通。加上消費者維權意識不強,遭遇個人信息泄露并面臨侵害時,大多人抱有僥幸心態,很少有人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總之,當前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問題仍然不容樂觀。保護消費者的手機APP個人信息安全,減少手機APP個人信息安全隱患,不僅需要依靠國家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還需要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嚴格執法,嚴厲打擊個人信息安全相關的違法犯罪活動,加強監管部門和行業組織的協作共治,引導企業主動承擔責任,強化內部管理機制,提高技術防范水平,確保手機APP個人信息安全。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現階段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意識仍然比較薄弱,權益受到侵害后的維權意識不強。因此,特別提醒消費者在使用手機APP時要小心謹慎,不輕易同意APP獲取個人信息權限,不輕易使用手機APP支付軟件,盡量避免在不熟悉的手機APP上輸入銀行賬號及密碼等重要個人信息。一旦個人信息遭到侵害,應及時主動依法維權,及時向有關部門投訴舉報,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專題新聞
  • 唐山廣播電視臺少兒新春喜樂會錄制圓滿成功
  • 心中的寶塔山
  • 說說寶應彭城堂劉氏
  • 殘疾人奉獻愛心 重陽節慰問老人
  • 2017寶應青年千人毅行開始啦!一起邂逅這一道最壯觀的風景
  • 寶應微電影《歸途》讓“太平洋警察”火起來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052421   蘇ICP備15046309號-1

Copyright © 2017 Shenyang Radio and TV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