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科技頻道 > 正文
佛山智造工廠重塑企業治理模式 助推制造業轉型謀求新發展
2022-05-25 08:03:56來源: 南方都市報

物料在一樓自動“刷卡乘梯”上樓,被送往五層的倉庫中;四樓出料區,AGV送貨小車自由往返于倉庫和車間;生產車間里,電路板掃碼“進站搭車”般進入流水線,從第一道工序開始按部就班“跑”起來。

在佛山智造工廠,看得見的是數據大屏、智慧物流、無人配送、“一碼到底”、自動化產線和提質降本增效。看不見的是背后,數字化轉型正在對企業生產經營思維、治理模式以及競爭力的重塑。

數據如何變“富礦”真正“活”起來?本期南都記者走訪“大國重器”制造企業和高精尖的電子設備生產企業,看數字化如何指導生產經營,以及對生產、員工、用戶和全產業鏈條帶來的模式創新與業務變革。

產品體系

17分鐘

一臺重型設備裝配下線

位于佛山順德的廣東伊之密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伊之密”)五沙廠區,注塑機總裝流水線生產車間里,16個工位各司其職,裝配段工位17分鐘就下線完成一臺鎖模力在60-320噸范圍的重型機械裝備的裝配和檢測,比兩年前又節省了一半時間。

經過數字化改造升級,車間的總裝產線產能提升33%,部裝產線可以提升70%或以上。目前,這個數字化工廠共有6條生產流水線、1條總裝線,一年生產制造一萬臺機械裝備,產值超過24億元。

“我們以前生產10個億產值配備的人員,現在可以生產出25個億的東西。”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伊之密注塑機總裝流水線生產車間

這樣高效快速的“生產節拍”得益于企業2018年以來大力推進的數字化改造。

“從2015年的10來億元產值到去年超35億,公司的整體發展離不開研發和生產投入。”伊之密智能互聯部項目總監陳立堯介紹。

2018年,伊之密導入精益制造模式,中小型注塑機實現流水線生產,同時改造了物流系統,從零件回廠到產品交付,過程實行精細化管理,從制造端實現了注塑機更好、更快地交付。此外,通過各項改造,在主營大幅增加的同時,工廠總能耗和工業用電能耗還下降了,其中2020年工業能耗比2017年下降了23.1%。

掃碼自己“進站搭車”的電路板

產線逐步實現“黑燈”生產

在佛山市順德區順達電腦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達電腦”),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后企業利潤明顯提升,每年數萬種共計超過百萬平方米的高精度、高密度、高品質的印制電路板(PCB)從這里銷往各地。

在服務器PCB板組裝車間,進入產線的電路板都會有一個序號條碼,整個生產過程分成若干站點管控,電路板每過一個站都會跟序號條碼做綁定,“比如當進入第四個站點發現品質問題要維修處理,那么這塊板就要先去維修后再回到第四站,不可能跳過去。”順達電腦營運中心資深總監袁成興說。

通過現場管控系統,電路板在“第一站”掃碼后,就自己“跑”起來了。這在車載產品生產中表現得更加明顯。“這個車間產線從頭到尾已經不需要人,可以關燈生產。”

不僅如此,在客戶“少量多樣”需求下,產線經常需要快速換產。通過大數據提前預判,備料房根據倒推時間提早準備。A產品生產完,B產品的物料已經準備好,換產時間從原來的2小時壓縮為20分鐘。

各個環節效率的提升背后,是數字化智能化對生產全流程的改造升級。如今,通過網絡通信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先進技術應用,企業打通了ERP、MES、WMS等主要信息化系統之間、車間與管理層之間、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雙向信息流,實現了各信息化管理系統集成實時數據與生產管理的實時互通。

十年投入170億元轉型

行業龍頭凈利潤翻三倍

在佛山順德北滘美的廚熱事業部洗碗機工廠的其中一個車間里,能源管理系統看板上顯示著全廠能耗檢控、用電趨勢、重點設備電量排行以及電子效率管理看板等各項實時數據。在這個數據看板旁邊,還有“電子全流程品質管理”看板,以及電子智能化車間建設的全流程方案。

沒有傳統車間的嘈雜,井井有條,一個個數據在看板上活躍跳動。

看板中顯示,基于已上線的相關設備互聯、數字化應用、自動化、智能物流和價值流牽引等相關改造升級,2021年該車間自動化率56%,產值約5億元;目前車間正在部署多個產品突破、自動化、數字化應用等改造,以及規劃智能物流等環節繼續升級,2022年車間自動化率達到66%,到2023年達到75%,產值預計達到7億元。到2024年這個比例還要提升至85%。

這個車間,只是美的集團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縮影。

美的廚熱事業部洗碗機工廠

從2012年開始啟動數字化轉型和工業互聯網的建設,累計投入超過170億元。十年轉型的“成績單”效果顯著,收入穩步提升,盈利的提升幅度是收入提升幅度的近三倍,存貨占比大幅下降。

一組來自美的集團數據顯示,2011年到2021年該集團在數字化轉型領域投入的金額超過了170億元,這期間集團營業收入增長了154%,凈利潤增長了333%,資產總額從926億元提升319%達到3879億元。

內部管理

數據上云“全鏈接”

拉通設備人員物流品質管理

“通過工業互聯網的建設以及利用工業互聯網為企業所帶來的數字化能力提升,可以實實在在幫助企業在業務變革、效率提升、流程打通、貼近用戶等方方面面取得顯著成效。”美云智數總裁金江說。

正如金江總結,對于企業實踐來說,數字化轉型最直觀的結果是效率提升、成本下降,但同樣重要的還有品質把控和內部管理。

除了管理者和決策者,每個員工、每臺設備都是這個轉型過程中的參與者。

伊之密如今70%的產品已經實現了流水線生產。精益生產系統落地,不僅為了更“快”,還打破了機械裝備制造業傳統的離散型生產模式,解決了效率低、產品質量難把控的行業痛點問題。

“現在管理層面只要控制上線、下線兩點就行,中間生產流程和質量穩定可控。”注塑機車間相關負責人表示。

伊之密注塑機總裝流水線生產車間

在順達電腦更是如此,PCB是高精尖的電子設備,生產工藝較為復雜。

“以前PCB的生產檢測工作是由人工完成的,現在通過數字化改造,不僅效率明顯提升,還有效避免人為錯漏。”袁成興說。

同樣,美的的數字化改造也是一個“全流程”過程,美的廚熱事業部目標是實現以單板條碼為載體,拉通設備、人員、物流、品質等實現全品類信息溯源可視,生產透明;以5G+/設備互聯為基礎,結合產品、設備、數字化、自動化、物流和價值流等應用場景,實現車間局部無人化和智能化應用。

在整個企業內部管理環節,數據正在變成“富礦”真正“活”起來。

推動企業治理體系深度變革

轉型中找準“第二曲線”

“已完成60單,未完成270單。”

三天內預計要接收的物料情況,順達電腦倉庫樓一層的“收料看板”上實時顯示,哪些已經送到,哪些還在路上,哪位員工收的料,一目了然。

另一塊大屏是倉儲數字化平臺,顯示著庫存周轉天數、設備情況、溫濕度監控、倉儲空間利用率、收料狀況、異常監控和能耗統計等數據。

一塊塊大屏不僅是數據的實時反饋,連接的是整個車間的員工和管理者,從而指導下一步決策。

順達電腦的“收料看板”

隨著下游客戶的訂單需求從原來的“少樣多量”到現在的“少量多樣”,順達電腦在原有倉儲系統基礎上,自研了一套“亮燈揀料”系統,20萬個倉位的貨架僅需安排3-4個員工即可完成材料的上架和揀料工作,極大地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在倉庫四樓是出料區,一輛的AGV(自動導引運輸車)正跑來取貨。“應用5G信號,通過程序跟它講從A地點去到B地點,不再需要磁軌。”袁成興形象比喻。

5G的應用不僅僅在于智能物流配送,目前,順達電腦的車間目前已全面部署了5G網絡,應用于六大場景:除了5G+AGV智能物流配送,還有SMT設備聯網數據采集比對、5G+遠程AR/VR及時故障排除、5G視覺檢測、5G+OCR自動識別測試、5G+PDA物料防呆偵錯。例如5G視覺檢驗方面,下一步企業還將結合AI來代替人工判斷,或通過例如AR或VR眼鏡實現遠端處理。”

“在看得見的改造之外,看不見的是數字化改造為企業治理體系帶來的變革。”順達電腦信息技術部門資深經理高二雄總結。

從2015年到2021年期間,這家企業已投入超2億元開展設備技術改造,設備更新。轉型正支撐企業制造業務變革,跨向發展“第二曲線”。

如今,順達電腦從最初為母公司神達電腦生產及組裝個人電腦的機箱與整機,發展到提供電子制造服務(EMS),并成長為國際大廠及世界500強企業的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

面向用戶

“鏈主”推動行業轉型

賦能中小企業成長

除了產品和員工,數字化轉型還有一個關鍵詞:用戶。

華為數字化轉型負責人曾比喻,轉型為企業帶來的不是競爭力的相對優勢,而是絕對優勢。體現這個“絕對優勢”的重要一環,正是用戶。包括下游客戶、包括消費者,也包括產業鏈上下游的廣大中小企業。

美的集團十年數字化轉型的三個階段,也正是企業數字化在產品、員工、用戶和產業鏈協同方面的真實寫照。過去十年,這家行業龍頭分別完成了企業數字化體系重構、內部管理一致性、面向用戶的運營模式大轉型,也完成了軟件的自研以及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搭建和對外推廣。

美的廚熱事業部洗碗機工廠

美的作為行業龍頭“老大哥”,除了“自己轉”,更發揮了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協同轉型發展的積極作用,帶動大家“一起轉”。

還有一個關鍵詞是:鏈主。

佛山產業“六大升級行動”方案提到,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面向傳統優勢產業集群,支持“鏈主”企業發揮“頭雁效應”,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與產業鏈供應鏈中小企業深度互聯,帶動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實現數據互聯互通、信息可信交互、生產深度協同、資源柔性配置。

“在推動產業集群轉型方面,作為行業頭部企業,無論是從生產能力、企業規模還是從社會意識,其都愿意做行業里面的鏈主來帶動整個行業的進步。”金江表示,對于特色產業集群的數字化轉型,“目前我們的方法是通過鏈主來帶動整個行業的進步”。

目前,中小企業普遍數字化基礎薄弱,成本、技術、人才是三大瓶頸。鏈主企業進行數字化能力外延,打通產業鏈上中下游是賦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途徑之一。

除了在大型頭部企業里的應用案例,美擎在中小企業數智化轉型方面也有不少實踐。比如,基于美擎工業互聯網平臺,美云智鏈幫助鏈主企業打造數字化平臺,提供標準SaaS產品。通過尋源云平臺,實現供需的精準調配,當鏈主企業需要一個物料時,只要在平臺上一鍵發布,所有平臺上的中小企業都能第一時間看到,既提升了鏈主企業的尋源效率,又給了各中小企業公平的生意機會。

和客戶一起做“杯子”

向綜合型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

伊之密的轉型路徑,是裝備制造行業的縮。

作為“中游”企業,生產經營環節既覆蓋企業內部的機器設備、工廠、物流、運營管理等價值鏈體系,也囊括從研發設計到加工制造再到營銷、客戶服務、產品回收等產品全生命周期,還延伸到上下游供應商、裝備采購客戶,以及合作伙伴構成的商業生態。

因此,以自身轉型為契機,伊之密也開始從主機制造商向綜合型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

深度調研模壓成型加工行業的痛點以及客戶需求,2018年起伊之密成功研發制造出兩款產品。一個是“伊點通”狀態監控系統,一個是YiMES智造執行系統,是針對模壓成型設備這一細分領域專門打造的產品,涵蓋企業生產的訂單管理、質量管理、設備管理以及模具管理等一系列功能模塊。

伊之密的四個“智能”布局

“我們希望伊之密除了是一家專門做裝備的廠商,未來還能成為一個整體方案服務商。”陳立堯打了個比方:“以前我們關注的是設備好不好用、設備的性能,現在我們更關注當客戶提出說要做個杯子、要做保險杠,我怎么樣才能和客戶一起把這個杯子或者保險杠,更好、更便宜、更快地做出來。”

為此,伊之密主要在四個“智能”布局。一是智能機器,實現精密加工、一致的工藝過程、過程自適應調節以及智能預警和糾錯;二是智能單元,也就是機器如何與周邊生產要素“互動”,實現智能人機交互、實時在線管控等;三是智能服務,通過信息系統實現如24小時智能服務、遠程維護等,通過科技手段與客戶實時進行交流以及問題處理;四是智能生產,通過YiMES智造執行系統和工業APP等軟件,為上下游客戶尤其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

即將在今年5月底全面投用的伊之密全球創新中心,也是助力企業從設備制造商向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的重要載體。

“數字化轉型,我們仍是一個探索者。”陳立堯說。

關鍵詞: 佛山智造工廠 佛山制造業轉型 智能工廠定義 數據產業處理

相關新聞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