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科技頻道 > 正文
文博行業加碼布局元宇宙的背后 能否借助科技創新實現行業新發展
2022-03-31 11:20:04來源: 新華日報

近日,60位館長學者聯名發布《關于博物館積極參與建構元宇宙的倡議》,呼吁博物館發揮自身優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積極參與建構元宇宙。

也許有人看到新聞的第一反應是“萬物皆可元宇宙”,但讀罷這份倡議書,便會理解館長們還真不是“蹭熱度”——“元宇宙在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中,需要大量來源于實體世界的物質標本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元素”“綜觀我們所在的現實世界,同時擁有豐富物質標本和文化元素的最佳場所,非博物館莫屬”……倡議書中,既有對元宇宙發展方向的清晰認識,也有對博物館自身優勢的準確判斷,可謂有理有據。

當眾多行業還在為進入元宇宙賽場而絞盡腦汁時,博物館已經瞄準了新賽道。前不久,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圍繞鎮館之寶“太陽神鳥”“大金面具”等文物,上新了4款元宇宙概念的數字文創產品,開賣僅50秒就被一搶而空。中國國家博物館、敦煌美術研究所等也同樣實現過數字藏品的“秒殺”。此外,故宮博物院等紛紛開啟了線上模式,讓觀眾與寶藏實現零距離接觸,獲得了熱烈反響。放眼全球,各國博物館都在爭搶元宇宙場景的搭建,如盧浮宮博物館將48萬件藏品全面數字化,供人們免費觀覽;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在熱銷游戲《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中,推出了約40萬件虛擬展品。

各國博物館紛紛搶灘元宇宙,爭的是什么?比起數字產品的販賣收入,元宇宙博物館前期投入明顯大得多,所以,大家不僅在算經濟賬,更是在打“文化牌”。博物館的核心是文物,文物的背后是文化,把博物館搬入虛擬世界,文博“活起來”將帶動文化“火起來”,也將為文化出海開辟一條重要航線。中國的博物館歡迎元宇宙,不僅能為國人增強文化自信打開一扇新的大門,也能讓世界各地的人們以更小的成本、更強的體驗感走近中國文化。“十四五”規劃中首次寫入了“文物科技創新”,提出推動“博物館數字化發展”,當博物館成為數字中國建設與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交匯點”時,文博產業的未來將令人無比期待。

元宇宙描繪的未來雖美妙,但實現起來仍需一步一個腳印。從各國實踐來看,將文物數字化是一項基礎性工程。文物數字化涉及多種學科和專業,江蘇作為文化大省、教育大省,在這一領域可以發揮更大作用。早在2012年,蘇州的文物保護單位就與地方高校開展合作,將文物古建筑首度數字化。我省應進一步提升政策扶持力度,加強文博與科技領域的合作互聯,利用先進科技與平臺優勢,加快文物數字化技術的研究、數字化設備和軟件的開發。同時,充分利用文物數字化資源,講好中國文物故事,培育更多文創品牌,讓文博產業插上數字的翅膀,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

關鍵詞: 文博行業布局元宇宙 博物館參與構建元宇宙 產業變革新機遇 文博業新發展

相關新聞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