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破紀錄的奇跡仍在繼續。2月10日,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速度滑冰女子5000米比賽中,荷蘭選手伊雷妮·斯豪滕打破奧運會紀錄,奪得金牌。
伊雷妮·斯豪滕的絕佳表現,全程無時差、無死角呈現在電視機前所有觀眾面前,帶來了極佳的觀賽體驗。而這得益于2022北京冬奧會國家速滑館內一套名為“獵豹”的“超高速4K軌道攝像機系統”。最高時速可達90公里的“獵豹”,不僅能一步不差地追蹤運動員,而且還可以根據直播需要,實現加速、減速和超越等動作,靈活和隨意捕捉速滑比賽中各種場面。
“數字經濟的應用場景,體現在冬奧的方方面面。”在近日召開的2022北京新聞中心北京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王磊透露,閉環內,冬奧智慧餐廳的機器人主廚可以實現24小時點餐、制餐、出餐全流程自動化服務,冬奧村房間為運動員安放了多功能智能床。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就是數字技術、數字經濟的一個集大成者。在王磊看來,數字技術的進步為創意的實現打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最近一周的精彩賽事以及奧運場館的運行保障,全方位展示了北京數字經濟發展的科技成果。
奧運史上首次使用8K視頻技術直播
“黃河之水天上來”,藍色的水墨從天而降,幻化為黃河之水,傾瀉而下鋪滿全場,凝為冰雪天地。
晶瑩剔透的“冰面”中央升起一方水,轉瞬凝結為“冰”,在24道“激光刻刀”的雕琢下,展現著歷屆冬奧會的風采,最后畫面定格在“2022中國北京”。
在《雪花》節目中,數百名小朋友揮舞著和平鴿燈,每個孩子腳下的雪花都如影隨形。這是首次在大型活動中對大規模演員進行集體實時人工智能動作捕捉、渲染。
2月4日晚,北京為全世界呈現了一場美輪美奐的冬奧會開幕式。而這背后,離不開人工智能、虛擬現實、5G、裸眼3D等一系列數字技術的強大支撐。
“其中,5G+8K示范應用是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牽頭推進。”王磊坦言,這是在奧運史上首次采用8K視頻技術直播開幕式和重要的體育賽事轉播。
據介紹,北京還組織建立全球首個城市級8K播放體系,開通了國內首個省級8K頻道,在全市公共場所建設20塊8K大屏,部署200臺8K大尺寸電視機,為因疫情不能到場的廣大市民提供身臨其境的感官盛宴。
“可以說,北京冬奧會不但是一項體育賽事,也是一項數字科技創新與應用的大會。”王磊表示,數字媒體、智能通信、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數字孿生、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一系列科技成果,都會成為重要的、寶貴的奧運遺產,在賽后進一步推廣應用,繼續惠及每一個普通人。
數字人民幣覆蓋40余萬個冬奧場景
數字經濟的應用場景,體現在冬奧方方面面。這絕不是一句空話,在閉環外,數字應用的場景也很多。
比如,數字人民幣試點歷經了從一個站(大興機場站)到一條街(王府井步行街),再到“雙奧之城”的建設歷程,目前已經覆蓋40余萬個冬奧場景,交易金額達9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數字經濟試點應用場景在2022北京新聞中心也得到運用。
2月6日下午,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通過視頻連線方式“現身”2022北京新聞中心云聚展區,向媒體記者“云拜年”。
云聚全息艙內,巴赫的影像栩栩如生,如同親臨現場一般。2022北京新聞中心主任、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透露,巴赫當時是在奧運大家庭酒店,向在國際飯店2022北京新聞中心的記者進行“云拜年”。
這一次,2022北京新聞中心432家注冊媒體、1770名中外記者在新聞中心切身感受到了北京數字經濟的試點應用場景,也見證了北京數字經濟發展的巨大進步。
數字技術支撐讓冬奧會精彩絕倫
數字化,是本屆冬奧會一大特點。
徐和建指出,數字技術的支撐,讓運動健兒的訓練方案更科學;數字技術的支撐,讓各項賽事的實況轉播更高清;數字技術的支撐,讓冬奧商品的支付更便捷;也正是一系列數字技術的支撐,才為全世界呈現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冬奧會開幕式。
這背后,與北京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努力分不開。
去年8月,北京市提出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并發布實施方案,數字經濟發展持續提速。
智慧城市2.0建設全面啟動,“網、圖、云、碼、感、庫、算”與大數據平臺“七通一平”數字城市底座基本成型,“京通”“京辦”“京智”成為智慧城市的統一服務入口。啟動城市算法算力平臺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迭代升級。建成5G基站5.2萬個,實現五環內全覆蓋、五環外重點區域和典型場景精準覆蓋。
數字新規則探索創新、不斷完善。發布北京市公共數據管理辦法、數據分類分級指南、數據交易服務指南等政策指引,加快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培育。建立完善智慧城市、智能網聯、數據交易等垂直領域的標準規范體系,研究推出數字經濟標桿城市評估測度體系,制定數字經濟全產業鏈開放相關政策。
在系列頂層設計推動下,北京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王磊提供的一份數據很有說服力:2021年,全市實現增加值1.6萬億元,占地區GDP比重達40.4%;核心產業增加值8900多億元,增長16.4%,占地區GDP比重達22.1%。特別是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全年營業收入達2.2萬億元,繼2018年首次突破萬億元規模后,僅用3年時間又翻了一番,占全國比重達到25.7%,產業規模位列全國各省市之首。
徐和建表示,未來,北京將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引擎,統籌發展和安全,著眼世界前沿技術和未來戰略需求,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北京樣板”、全球數字經濟發展“北京標桿”。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新商報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imtoken下載 |imtoken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尼達尼布翻譯 |媒體采購網
中國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