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務院發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后,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近日印發《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數字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廣泛普及,數字化經營管理體系基本建成,數據治理更加健全,科技能力大幅提升,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和風險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當前,銀行保險機構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還面臨諸多挑戰,需要強化頂層設計,加強政策規范,通過制定《指導意見》進一步統一認識、促進發展,在機制、方法和行動步驟等方面予以規范和指導。”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如是說。
平安證券分析師付強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疫情發生以來,線上化、智能化已經成為各家金融機構投入的重點。為適應國內數字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推動產業數字化發展,銀行保險業還需要在經營管理、數據應用和科技能力建設方面下更多功夫,“可以說,《指導意見》的出臺是恰逢其時”。
轉型錨定六大方向
《指導意見》要求銀行保險機構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改善組織架構和機制流程,積極發展產業數字金融,大力推進個人金融服務數字化轉型,提升金融市場交易業務數字化水平,建設數字化運營服務體系,構建安全高效、合作共贏的金融服務生態,著力加強數字化風控能力建設、科技能力建設和數據能力建設。
針對如何轉型,《指導意見》提出了六大方向。一是積極發展產業數字金融,打造數字化金融服務平臺,推進開放銀行建設,加強場景聚合、生態對接。二是大力推進個人金融服務數字化轉型,拓展線上渠道,豐富服務場景,完善數字化經營管理體系,提高金融產品和服務可獲得性,推動解決數字鴻溝問題。三是提升金融市場交易業務數字化水平,加強線上交易平臺建設,有效提升投資交易效率和風險管理水平。四是建設數字化運營服務體系,不斷提高服務內容運營、市場活動運營和產品運營能力。五是構建安全高效、合作共贏的金融服務生態,強化系統集成,加強內外部資源整合,建立健全面向開放平臺的安全管理機制。六是加強數字化風控能力建設,提升風險監測預警智能化水平。
“數字化賦能業務發展已經成為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在華泰保險集團戰略與創新發展部總經理欒成校看來,當前保險行業面臨著增長乏力、價值下降的巨大困難,通過數字化轉型可以實現降本增效,進而推動商業模式的持續創新。隨著《指導意見》的發布,保險企業應積極擁抱科技發展,利用數字技術不斷提升服務民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同時推動產品設計、銷售渠道、核保理賠、客戶服務、風險管理等保險全價值鏈方面深層次的變革。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此前在“2021銀行數字動能與金融創新峰會”上表示,當前中小銀行普遍存在“數字化轉型焦慮”——非常著急搞數字化,但卻不知道具體怎么做。歐陽日輝認為,銀行數字化轉型是個漸進的過程,但必須是“一把手工程”,數字化轉型應該因地制宜。比如,區域性銀行應該逐漸回歸本源、結合地域特色和客群特點,打造成為經營特色化、內外敏捷化、全域智能化的區域數字銀行。
記者注意到,北京中關村銀行1月28日發布公告稱,該行將于4月1日起停辦現金收付業務,停辦渠道包括營業網點柜面和該行ATM機自助渠道。北京中關村銀行工作人員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此舉是出于加快銀行數字化轉型的考慮,已向監管部門報備。
保障數據信息安全
金融機構實施數字化轉型,消費者最擔心的是個人數據信息的安全性。
對此,《指導意見》要求,銀行保險機構應全面提升數據治理與應用能力。一是健全數據治理體系,制定發展戰略,加強制度建設和考核評價。二是增強數據管理能力,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數據資產管理體系。三是加強數據質量控制,建立企業級數據標準體系,形成以數據認責為基礎的數據質量管控機制。四是提高數據應用能力,通過數據驅動催生新產品、新業務、新模式,提高大數據分析對實時業務應用、風險監測、管理決策的支持能力。針對可能存在的風險,《指導意見》明確,加強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強化對數據的安全訪問控制,建立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閉環管理機制。
付強認為,銀行保險業在數據管理和應用方面已經建立起了決策支持、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平臺和綜合報表平臺等基礎能力,隨著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的加快,內部業務支撐、業務場景增多和外部海量數據接入對數據能力要求將持續增加,后續的工具和應用創新也將更為活躍。
江蘇蘇寧銀行金融科技高級研究員孫揚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金融機構要遵守好《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金融監管部門關于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規定,設立專門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部門,要將工作嵌入到數字化產品開發的全流程,從產品設計、UAT測試、灰度上線、客戶服務等各個環節,將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落實到產品開發和運營的每個環節中去。銀行員工要知法懂法,主動學習好各項法律規定,自覺遵守,自覺履行金融消費者保護的職責。
破解數字鴻溝難題
數字化轉型必然離不開數字化產品和服務,以及相關場景。
孫揚認為,《指導意見》提到了要提供場景聚合、生態對接、“一站式”金融服務的服務提供,這是非常超前的指引。場景聚合,絕不僅是助貸流量的聚合,而是面向客戶全生命周期場景服務能力的聚合,金融機構要將場景和客戶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過,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如何破解數字鴻溝也值得關注。對此,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數字化轉型要切實解決老年、殘障等客戶群體在金融領域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例如,聚焦日常生活涉及的服務場景和高頻事項,加強大字版、語音版、簡潔版等應用軟件功能建設,增強對無網點地區及無法到達網點客群的服務覆蓋,提高金融產品和服務可獲得性,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
孫揚表示,解決這一難題,要充分應用金融科技,做到場景感知、渠道感知、客戶感知,要針對使用數字金融困難的老人、失能人群等,提供科技支撐的便捷、簡單模式金融服務,通過人工和數字虛擬人技術結合輔助好這些人群的金融服務。他建議,銀行要積極開發到鄉村、到工廠、到社區的金融服務站點和模式,送金融服務下去,改進相關產品。
“數字鴻溝的解決還有賴于通過科技真正改變金融服務流程,尤其是營銷獲客、身份識別、信用評估、貸后預警等環節,要讓有用的準確的科技應用下去,要有人工模式作為備選。”孫揚說。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新商報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imtoken下載 |imtoken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尼達尼布翻譯 |媒體采購網
中國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